Web3.0 如何走向人间

Web3.0 成功的关键一:简单易用

Meta 委托国际经济咨询公司 Analysis Group 编写了一份元宇宙白皮书,该报告以移动设备的发展为依据,称如果元宇宙技术从2022年开始被采用,到2031年,元宇宙技术将为全球GDP贡献3.01万亿美元,其中三分之(1.04 万亿美元)来自亚太地区。该报告更对元宇宙的潜在价值 及市场规模进行预估,预测在未来几年内元宇宙市场将在8000亿美元-20000亿美元。而当元宇宙被广泛采用后,元宇宙市场将会在3万亿美元-30万亿美元之间,最乐观的估计可超过80万亿美元。

从时间上看,2030年前Web2.5"虚实共生",现实与数字世界的互通入口,如Web3手机,至关重要;

2050年前Web3.0"虚实莫辩",海量子元宇宙,如头号玩家,实现体验互联;

2070年前Web4.0才是脑机与Al+系统互联的真·元宇宙时代。

Serotonin的内容副总裁Everett Muzzy表示:“Web 2.5是迈向Web 3.0的关键一步,Web 2.5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是Web 3.0的入口,是集中化和去中心化的结合体。当下他们正在考虑如何连接现有的触点,并以用户友好的方式将它们带入Web 3.0。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我们将看到这两个世界许多有趣的融合,而不是一味抵达去中心化的Web 3.0。”

为什么业界会有这个2030年前Web2.5"虚实共生"的看法呢?原因在于尽管拥有透明、去中心化、安全、信任等诸多优势的区块链系统在解决了众多传统互联网无法解决的难题后,依然无法在各行各业里大规模商业应用,究其原因在于性能问题。

一项技术究竟能否大范围应用于日常的生产、生活,除了功能完备以外,性能是一项极其关键的指标。

何为Web3.0的性能?Web3.0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交易吞吐量和交易延时。交易吞吐量表示在固定时间能处理的交易数,一般常规的用 TPS(每秒处理交易的数目)来计量;延时表示对交易的响应和处理时间。在具体应用中,吞吐量和延时两个指标需要综合进行考察。如果只考虑交易吞吐量而不考虑延时会阻碍用户使用,从而影响用户体验;如果只考虑延时而不考虑吞吐量,则会被那些必须处理大量并发交易的平台直接抛弃。

Web3.0没能大规模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物理性能不高。比特币每秒钟最多支持6笔交易,而微信钱包在最高峰时候能处理20万TPS,支付宝在双11的时候到了54.4万TPS。TPS太低,就很容易造成网络严重拥堵,从而使得区块链在高价值的高并发业务领域无法落地。更不用说为了达到区块链所追求的安全性、完整性、透明度和可靠性水平,每个节点都运行和存储每笔交易,工作量证明也需要时间,所有这些计算都要天量的能耗,这是区块链1.0最受诟病的原罪。

此外,目前大多数Dapp都建立在以太坊上,当一个应用程序使用太多计算资源时,以太坊就会出现拥堵,导致交易被验证的时间很长,导致交易费用高、确认时间长、扩展性差,常规交互上链的成本非常高。

正是由于Web3.0的性能严重不足,乃至于有Web2.0资深业内人士很傲娇的提出Web3.0的“灵魂三问”:

  1. 有什么场景是在Web2不能完成,必须在Web3能完成的?
  2. 如果有,那这个场景下的Web3产品有多少人需要?
  3. 这个场景下,Web3的产品解决问题的效率会更好吗?

先不论他这些问题是多么的无知,至少说明部分Web3.0的困境,毕竟目前全世界只有0.71%的人在使用区块链技术。只有踏踏实实建设好去中心化的基础设施切实提升Web3.0的性能,才能够有助于确保主流大众而不仅仅是区块链 "创新者"加入Web 3.0的世界,这也就是为什么Web3.0要想真正走入普通用户日常生活,必须从Web2.5开始的根本原因!

除了性能指标不够,Web3.0还有大量短板仍然需要补足。

在今天,如果你想尝试Web 3产品,那么首先,你必须要对自己准备使用的区块链有所了解,然后选择合适自己的钱包。其次,你必须要设置一串12到24位的密码,并将其保存在一个安全的地方,千万不要弄丢。接下来,你得将法定货币换成加密货币——注意事先了解下当地的监管法规。

值得注意的是,在交易代币之前你还务必要先了解“gas 费”、“掉期”、“滑点”、“跨链桥”等这样一些概念。尽管如此,最后的结果可能还是大多数人会放弃使用Web 3产品,因为人们总是习惯使用那些设计精美而无瑕疵的产品,Web 3相较而言用户体验非常糟糕,不仅外行人很难与去中心化应用程序交互,而且仅限电脑端使用、多重检查、不吸引人的视觉效果等特点,都使用户没兴趣尝试去中心化应用程序,更不用说去应用它们了。

所有这些,都是Web3.0应用比较难以走向普通用户的关键,若想成为主流,Web3需要让普通人也能轻松使用。

若要实现这一点,必须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怎么做?简单说明如下:

方法1:Web3 钱包就像是真的钱包。你的Web3钱包是你进入Web3世界的门户。在最简单的形式下,你的钱包是一个软件,让你能不依赖于第三方而安全地发送和收取加密货币。你可以在以太坊上使用MetaMask,在Solana上使用Phantom,或在Terra上使用Terra Station。为了进入Web3世界,人们需要钱包。

一个MetaMask钱包

值得庆幸的是,“钱包”是一个熟悉的概念——Web3钱包以熟悉的方式运作。正如实体钱包装有你的驾照、健身房会员卡、好市多会员卡以及其他身份标识一样,你的数字钱包也包含你的数字身份。就像你在酒吧刷卡时,要打开物理钱包来显示身份,你在网上打开数字钱包,来展示你的数字凭证。例如,当我在OpenSea上买东西时,我就会亮出我的MetaMask钱包。 钱包包含两种类型的钥匙:公钥和私钥。公钥相当于一个账号编号,可以随意与任何人分享。不过,私钥是私人的——你可以把它们看作是一份密码,有且只有你自己知道。

但我们可以使用了一个更好的比喻——公钥就像一把挂锁。 想象一下,我想给你发一条信息,但我不想让任何人截获它。我请你送来一把(未上锁的)挂锁,并由你保管钥匙。我把我的信件放在一个盒子里,用你的挂锁锁住,然后把它寄回给你。只有你,用你的挂锁钥匙才能打开它来接收信息。挂锁是公钥;你的挂锁钥匙则是私钥。

巴黎的爱情锁桥

人们可直观理解这些概念,因为它们并无新意。但如今缺乏的是 Web3 的解决方案。例如,MetaMask 最初是为开发者设计的。尽管它坐拥超过 2000 万的用户,但它远远不够直观。

Web3产品必须简单!若想让数十亿人使用 Web3,产品需要做到极致简洁又不失优美。 以去中心化为例。“去中心化”是一个令人生畏的词汇。人们拥护中心制,认同负责人的存在;如果表述不当,去中心化可能会传达出一种失控的状态。但相反,去中心化应传达一种享有自主权的意味——更多的权力和财富不再流向看门人,而是流向人民。关于这个,Vitalik有一句以太坊信徒人所皆知的名言:

大多数技术都倾向于对处于边缘地位、进行重复劳作的工人进行自动化,然而区块链则是把中心自动化。区块链不会让出租车司机失业,而会让Uber失业,因为出租车司机可直接与客户合作。

“去除中间人”的想法引起了人们的共鸣。“权力属于人民”引起了人们的共鸣——但这些概念尚不完善。人们可能会问,如果我想投诉该怎么办?我无法再和 Uber 的客户服务代表交谈。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我的观点是,完全的去中心化将是个别案例。相反,世界在更加去中心化的同时仍会保有有一定程度的中心化;同样,大多数人希望有人对事项负责,并愿意为便利和可靠服务支付少量费用。

早在90年代,加密专家Nick Szabo就创造了术语“智能合约”。在一篇1997年发表的论文中,他写道,智能合约“将协议与用户界面结合,使计算机网络中的关系更正式与安全。”

简而言之,智能合约可自我执行,其买卖双方间的协议条款直接嵌于代码行中。为了解释智能合约,Nick Szabo以不起眼的自动售货机为例: 在自动售卖机中,交易规则被编写在机器中。你按下数字,选择要选购的商品,再投入钱。如果投入的钱足够多,机器就会吐出产品。编写好的规则就这样执行了一次交易。

智能合约的原理与此相似,它们对于 Web3 至关重要。将规则直接写进代码,智能合约不需经过中间环节即可进行交易。自动售卖机使你能不经过商贩而买到零食;智能合约使你能不经过银行家、会计、律师、或其他中间人,而完成任何事。

但关于Web3的问题是:大多数人永远不会知道它的存在。 其原因在于Web2是一场前端变革,而Web3是一场后端革命。换而言之,Web2重塑人们互动的界面,而Web3重建屏幕后的机制。这并非意味着Web3不会成为一项同等重要的运动——它将彻底改变各行各业,重塑过时的权力结构。而能在 Web3 中取得成功的个人、公司和组织,都必须能够将其复杂性进行抽离。

例如,人们不需要了解加密货币挖矿的工作原理,也不需要认识挖矿设备。事实上,把这些东西隐藏在后台可能更好。

比特币挖矿设备;Web3应该抽离复杂性

普通人不会了解区块链、可替代性、或稳定币。他们也不需要了解。

如今大多数人都不了解HTTP,这是1989年开发的一种驱动万维网运作的超文本传输协议,但他们每天都依赖于它。这就是为什么自动售货机是一个很好的比喻。大多数人并不了解自动售货机的运作原理,但平均每人每年在自动售货机上的花费是62美元。人们不需要了解内部工作原理——除非他们是自动售货机的维修人员。(在我们的数字世界中做类比,他们可能是智能合约工程师。)但人们的了解已足够:你把钱放进去,一罐汽水就出来了。这就够了。

如今Web3尚未“跨越鸿沟”——我们还处于科技采用周期中的“早期接受者”阶段。尽管OpenSea在2021年的交易量达到140亿美元,但它只有约25万的活跃买家和卖家;70%的交易量仅来自约2万用户。而Ebay有1.83亿买家。

技术采用生命周期

再比如,DAO这个概念,就其本身而言,把它看作社区或民主政体会使它更易被理解。DAO实施类似民主的制度。大多数DAO的“选民投票率”非常低(就像我们在现实世界中一样),它甚至更像是代议制民主政体。人们信任他人——指定的权威人士,被认为更“有远见卓识”——来做决定。大多数人不愿意阅读冗长的提案以做出决定,人类天性如此。

只有当人们不再使用晦涩词汇(“以太坊”、“区块链”、“可替换性”),不再把Web3当作神秘的黑匣,而是把它当作一套易于理解的概念(“稀缺性”、“访问”、“社区”),他们才会对这种新模式持更开放的态度。

Web3产品必须易用!在这方面就要积极向Web2学习怎么更好的用户体验(UX)。

Web2使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获得知识、资源、银行账户、在线课程、百科全书、社交网络、副业、全职工作、灵感和治疗,并与之互动。Web2产品经理最先开始的问题就是用户体验,使互联网变得有趣和简单,而不是一个让技术书呆子困惑的角落。

用户体验越好,世界上就有越多的人能接受网络,特别是在那些严重依赖手机的国家--那些没有可靠的网络连接、迅速的速度和笔记本电脑或电脑的国家。如果我们抛弃了从Web2学到的知识,包括二十多年的用户体验洞察力,我们就不会为世界建立一个更好的互联网。

苹果为什么会成功?他们为普通人设计了一台个人电脑,而不是为精通技术的程序员。微信为什么会成功?张小龙建立了一个基于对用户优先考虑的平台,使用户交流互动变得如此容易。

用户体验设计是关于同理心。它是关于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设计出能丰富他们生活的产品或体验。这是关于想象,当走过一个机场时,航班状态牌应该放在哪里,卫生间的标志应该挂在哪里。一个照片编辑程序会为用户会犯的那些错误制作一个 "撤销 "按钮。银行应用程序上会创建一个账单支付服务,为用户展示安全和保障,这都是关于同理心。

现在Web3没有这样的同理心,没有给人们指出正确的方向,相反,它建立了一个由台阶组成的迷宫,要求每个用户都要自己去浏览每一个台阶,忽略了那些没有时间弄清楚什么是助记词的人。每个普通人需要解决方案,而不是技术、理念和哲学。Web3不应该让第一次使用的人感到困难,他们也不应该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感到迷茫。Web3需要的不仅仅是哲学思想来启发人们;它需要对普通用户有真正的共情,它需要对每个像你和我这样的普通人产生共鸣。

我们不需要在Web3中重新发明车轮,我们只需要确保车轮顺利转动。

我们的目标是为了建立一个更好的互联网--而不是一个更繁琐的互联网。

事实上,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比Web2更容易使用的Web3互联网,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你可以加入DAO并获得工作的Web3互联网,而不需要花几个月的时间在Discord频道学习大量冗余的信息。我们要建立一个对所有人都真正方便使用的Web3互联网。

在上个世纪90年代,网络也是同样难以捉摸。普通人根本不知如何访问它。然后,AOL出现了。AOL的口号是 “使用轻松,稳夺第一”。AOL用用户友好的界面大大帮助了每个人,简单易懂:

Ted Leonsis 曾领导了许多这样的运动,他说:“我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使事情简单化上。”其中最恰当和出名的一个例子就是奖励用户一次又一次返回服务的音频。它用三个简单的单词宣读奖励:“You’ve got mails!”(你有邮件了!)

Web3的AOL会是什么?

AOL在高峰时的市值按今天的美元计算可达到3500亿美元。(不幸的是,由于第一代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也由于公司不停歇的疯狂收购,它最终以其大约1%的价格售出。)

什么会是Web3.0行业的AOL?

归根结底,Web3需要两个东西。1)易使用的产品 2)杀手级用例。当你在Web 3世界里畅游的时候,体验和使用简单易懂,每天都需要,那才是普通用户需要的感觉。

只有这样,超过数十亿普通用户毫无障碍的经常性使用,绝大多数人永远不用知道他们在与区块链互动,因为其复杂性隐蔽在美丽而熟悉的界面之下。

也只有这样,Web 3的价值才能得到真正实现。

那是什么?

我们认为,新世纪的AOL只能是Web3手机。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