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Web3.0的共识

我们对真正的Web3.0时代“一无所知”。或者说,站在一切颠覆式创新的面前,我们最正确的认知或许是未来无法预测。

我们只能尽可能的提出“Web3.0可能是什么”,而预测则可以理解为“或许是一种发展可能性”。

实际上,面对这样长期且颠覆式创新的机会,我们更推荐从实践中去寻找真知。

Web3.0定义:互联网后端生产关系革新

Web 3.0,翻译为第三代互联网,目前并没有明确定义,我们将它描述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技术的合集,有新的技术、新的范式、新的组织形式以及对应的价值观世界观。

Web 3.0这个概念最初是由HTTP的发明者Tim Berners-Lee在互联网泡沫时期提出的,是指一个集成的通信框架,互联网数据可以跨越各个应用和系统实现机器可读。Web 3.0通常也被称作为“语义网”(Semantic Web)。

到了2014年,以太坊联合创始人、Polkadot创建者Gavin Wood在一篇名为《DApp:Web 3.0是什么》的博客文章中重新定义了Berner-Lee提出的这个词,用来指代一种区块链技术,可以基于“无须信任的交互系统”在“各方之间实现创新的交互模式”。

Gavin Wood这篇文章的重点并不是加密资产,而是共识引擎和密码学等协议和技术。这些协议和技术可以实现更强大的网络社会合约。他之后又阐述了Web3的终极目标,那就是“更少信任,更多事实(Less trust, more truth.)”。

目前我们讨论的主要是Gavin Wood提出的Web 3.0的概念。

基本特性

Web 3.0目前为止已经有一些基本的特性已经取得广泛共识,包括: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无信任化与无权限化(Trustless and Permissionless)、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Machine Learning)、连通性与无边界网络(Connectivity and Ubiquity)

  • 去中心化:这是Web 3.0的核心原则。在Web 2.0计算机以唯一网址的形式使用HTTP来查找信息,这些信息存储在固定位置,通常存储在单个服务器上。使用Web 3.0,由于信息将根据其内容找到,因此可以同时存储在多个位置,因此可以分散。这将打破目前由苹果、Meta和Google等互联网巨头拥有的大量数据库,并将更大的控制权交给用户。在Web 3.0中,由不同且功能日益强大的计算资源(包括手机,台式机,电器,车辆和传感器)生成的数据将由用户通过分散的数据网络进行销售,确保用户保留所有权控制权。
  • 无信任和无许可:除了去中心化和基于开源软件之外,Web 3.0还将是无信任的(即网络将允许参与者直接交互而无需通过受信任的中介机构)和无许可(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在没有管理机构授权的情况下参与)。因此,Web 3.0应用程序将在区块链或分散的点对点网络上运行,或者它们的组合,这些分散的应用程序被称为DApps。
  •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Web 3.0中,计算机将能够通过基于语义Web概念和自然语言处理的技术来理解与人类类似的信息。Web 3.0还将使用机器学习,这是人工智能(AI)的一个分支,它使用数据和算法来模仿人类的学习方式,逐渐提高其准确性。这些功能将使计算机能够在药物开发和新材料等许多领域产生更快,更相关的结果,而不仅仅是构成当前努力大部分的有针对性的广告。
  • 连接性和无处不在:随着Web 3.0的出现,信息和内容变得更加互联和无处不在,可以通过多个应用程序访问,并且越来越多的日常设备连接到Web。过去因为每个网络平台政策的不同,形成数据的“walled garden”(高墙花园),令用户虽然拥有自身数据,却无法完全随心所欲转移、掌握和运用。当未来数据可以放在区块链上,用户就可真正拥有,并带同这些个人数据到任何网站。

主要特点

  • 开放性:用户在某个互联网应用“领域”中的准入充分自由、门槛低。用户行为不受第三方限制、互联网应用打破原有的所谓生态内、生态间的界限,应用之间具有高度的组合性和复合性;合成资产、NFT等组合下,甚至可以在非许可、无交割的前提下将传统世界财富融合进入Web 3.0。Web 3.0内部基于不同基础设施的应用之间可以被“跨链”协议解决互联互通。
  • 隐私:数据所有权归用户所有,价值转移不需要第三方授权。
  • 共建:用户在Web2.0互联网应用中的内容创造是在受平台审核限制、跨平台限制等多方面受限的,尤其在社区治理方面,限制更多,所以就限制了用户在创作者经济共享方面的价值捕获。Web 3.0有望打破限制,区块链的通证激励机制有效反馈内容经济的价值给创作者。共建、共享的另一个方面是共治,即DAO。

从Web1.0到Web3.0: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互联网的变迁伴随着技术进步、信息生产关系的改变,而前一代的弊端往往作为后一代革新的驱动力。Web1.0 时代,PC互联网刚开始发展,互联网网民是以有鲜明偏好,有充足表达欲望的用户为主,而不同用户选择不同消费和表达场景构成相对分散的互联网生态;到2.0时代,移动互联网接棒,互联网变成全民级别应用,而聚焦社交、搜索、电商等超级场景的超级应用开始成为市场绝对主体,在上下游拥有较大的议价能力。特别是,用户生产内容(UGC)、中小商家进入电商平台,使得超级平台生态进一步丰富。然而,长此以往,平台对于盈利的不断追求开始引起一部分创作者、商家和用户的不满,开始追求生产关系重新构建,此时Web3.0便孕育而生,其意在为非平台内部的生态参与者更多的话语权,意图构建一个更加平等的生态。

图表:Web1.0到Web3.0的变化

资料来源:Shermin Voshmgir《Token Economy: How the Web3 reinvents the Internet》

图表:Web进化时间线及代表公司

资料来源:律动

Web 1.0:只读互联网

平台创造、平台所有、平台控制、平台受益

Web这个概念最早诞生于1989年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一项研究中。当时,为了方便全球的研究人员能在不同计算机之间共享和更新信息,英国科学家Tim Berners-Lee提交了一项关于“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超媒体信息检索系统”的提案,并将这个系统命名为World Wide Web(万维网)。其设想是,互联网上的资源可以在一个网页里比较直观的表示出来,而这些资源可以在网页上相互链接。

1990年10月,Berners-Lee 已经编写了三种基本技术,这些技术成为网络的基础,包括第一个网页编辑器/浏览器(WorldWideWeb.app):

  • 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Web的标记或格式化语言
  • URI 或 URL:统一资源标识符或定位符,用于标识Web上每个资源的唯一地址
  •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允许从整个Web检索链接的资源

从1991年到2004年间,在Web1.0时代,诞生了门户网站、聊天软件、BBS、电商购物网站等互联网应用。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是联网和在线,任何线下的场景搬到线上就可以获得火热的关注。Web1.0的兴起很重要的两个原因是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和因特网的大众化。

由于互联网用户增多,产生了巨量的内容和数据,服务器的硬件成本和技术团队的人工成本急剧上升,互联网企业压力巨大。门户网站的盈利方式主要靠广告,但是一个网页的页面布局空间有限,容纳太多广告的话会影响用户的体验。如果不能产生个性化的广告和精准的推送,从多个客户赚取广告费用,那么互联网公司的营收就无法支撑庞大的基础架构和技术成本。Web1.0时代的社交软件也很难把客户的各种数据保存在服务器端,因为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成本过高。在Web1.0里,大多数互联网应用只能做到信息的发布、共享和交互,很少能做到更深层的价值挖掘。第一代互联网在盈利模式上始终是个难题,这个问题导致了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的破裂。1994-2004年,是第一个互联网浪潮兴起、泡沫和衰退的完整周期。

在Web1.0时代,互联网给数据技术带来的最大挑战就是数据量极大,但是单位数据的价值不高。企业的应用和业务流程数据往往是抽象和精炼的数据,如果把那些IT巨头面向的企业级信息化的数据和系统比作工厂在矿山里炼金,那么互联网的数据处理就像是在河里淘金,这两个场景需要的技术体系完全不同。互联网企业需要以极低的成本来收集、存储和处理数据,然后通过精准的广告体系来变现。

Web 2.0:可读写互联网

用户创造、平台所有、平台控制、平台分配

Web 2.0最早由信息架构咨询师Darcy DiNucci在1999年撰写的文章《Fragmented Future》中首次创造,在这篇文章中她提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 Web 基本上是以静态形式被加载到浏览器窗口中,但这只是未来 Web 的雏形。未来的网络不再只是满屏的文本,而是一种会产生实时交互的传输机制。”

这个概念从提出到被大众广泛知晓经过了近5年,直到2004年末,O'Reilly Media Web 2.0会议在旧金山召开,O'Reilly媒体的创始人Tim O'Reilly才正式将Web 2.0带进了大众视线,并进一步阐释和丰富了Web 2的定义和内涵。他表示,Web 2.0是一种新的互联网方式,其模式将更以用户为中心,将允许用户作为内容的创建者,并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交互和协作。

Web2.0诞生的标志性事件应该就是谷歌在2003年后陆续发表了关于GFS、MapReduce和BigTable的论文,解决了数据存储、计算和处理的成本问题。谷歌通过内部自研,攻克了互联网领域的这三座大山。谷歌通过大数据的成本优势,很早就实现了盈利,并于2004年公开上市。

其他的互联网公司,有些用游戏、短信、甚至一些擦边球的业务利润继续补贴互联网业务,熬过了没有大数据技术的艰难时光。后来各互联网公司通过开源和合作的方式逐渐把谷歌的理论工程化,形成了后来的大数据技术和生态体系,成为互联网业务的基石。Web2.0时代是数据、计算和产品的工业化时代,互联网平台处理数据的成本越低、效率越高,其垄断地位就会逐渐形成。过去十几年里,在搜索、社交、地理服务和信息发布等各个领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互联网平台,这些巨头利用自身在数据上的技术和规模优势,不仅仅通过精准广告实现了数据的价值,也通过数据、流量和场景的结合对传统行业造成了巨大的挑战。

有了精准的数据,就可以形成巨大的流量;有了流量,就等于把控了线上的营销渠道。那些对制造、供应链、物流和渠道依赖性不高的产品,在垄断性的流量前基本没有还手之力。通过大数据和千人千面的精准建模,互联网巨头也开始渗透金融领域,通过金融的杠杆不断放大业务规模。海量的个人隐私数据让一些互联网平台得以引导用户购买特定产品,使得用户对投放的内容和产品上瘾。

它们利用大数据杀熟,同样的商品和服务,多次查看价格会出现变化,老客户的价格比新客户更高。它们只推荐能带来潜在商业利益的产品甚至假冒伪劣产品,而不是对用户最适合、最恰当的商品。一些平台甚至可以利用数据,对个人的欲望、情绪乃至意识形态加以操控,指引用户阅读特定文章,为特定人投票或对特定群体产生特定的偏见。它们甚至可以成为特定政治势力的代理工具,影响国家大选。即使是大国总统,也可能被互联网平台禁言而失去自己的舆论阵地。

在Web2.0,因为智能手机的兴起,从网页时代进入了APP时代,各种弊端表现得尤其明显。Web2.0时代一个不公平的现象,是广大用户贡献了互联网平台需要的数据,但是双方的地位并不对等。用户贡献了账户和数据,但是Web2.0的架构是站在互联网应用的视角来建设的。对于个人来说,其数据是存在一个个APP的服务器里。当互联网应用关闭的情况下,用户的博客、文章、好友列表和关系、聊天记录都将从互联网上消失,并且很难被个人用户在本地长期保存下来。

在基于PC网页浏览器的互联网时代,各个网站之间还能相互跳转,相互引用,互联网用户还能够方便地订阅不同平台的信息。在APP时代,一些平台美名其曰ALL IN移动端,大幅砍掉纯Web的内容和服务,不登录不让看商品目录,不下载APP就不让看全文。

用户成了数据运营和流量转化的工具人,成了各个APP的笼中之物,却没有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开放透明。在数据安全上,在“不登录不让使用”“不同意收集数据不让使用”等条款下,个人数据被过度采集。互联网平台在管理用户数据的时候,其管理政策和技术过程的披露不够公开透明,也发生过对内监管不严数据被过度使用、对外数据泄露的安全事故。一些互联网平台被用户贴上了垄断、霸道、乱用算法的标签。

凡此种种,都违背了互联网发展的初衷,互联网用户期待未来能有一些改变。

Web 3.0:价值互联网

用户创造、用户所有、用户控制、协议分配

在Web 2.0时代,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偏离了最初的设计轨道。随着用户从信息的接收者变成了参与者,用户在网络上的数字行为也被一一记录了下来,并且以数据形式由各个公司掌握,算法平台控制了这个世界

区块链创世纪

美东时间 2008年10月31日,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在一个密码朋克的邮件列表中发布了比特币的白皮书。并在两个月后,也就是2008年1月3日,挖到了比特币的创世区块。这标志着密码朋克们过去几十年所追寻的,免于信任的互联网原生货币终于橫空出世,赛博空间获得了经济活动的血液。

2014年1月24日,维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在迈阿密比特币大会上正式宣布了以太坊项目的诞生。以太坊在比特币的基础上,为开发者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以太坊把图灵完备的虚拟机引入区块链,把整个网络变成一台全世界共用的通用虚拟计算机。而 Uniswap、Compound 等 DeFi 协议的出现,意味着人们可以在赛博空间中从事更多更复杂的交易、借贷等商业活动。在此之后,NFT、GameFi、DAO 等新事物的涌现,也为赛博空间的原住民们提供了更多的活动场所。

2014年4月,以太坊的联合创始人,当时担任以太坊CTO的Gavin Wood在自己的一篇博客《Insights into a Modern World》中首次明确提出了Web 3.0这个概念,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互联网运行模式:信息将由用户自己发布、保管、不可追溯且永远不会泄露,用户的任何行为将不需要任何中间机构来帮助传递。

Gavin Wood说,“Web 3.0是一组兼收并蓄的协议,为应用开发者提供基础模块,使其能够以全新的方式构建应用。Web 3.0可以看成是可执行的互联网大宪章,也是个人自由对抗权威的基石。”

Web3.0基础设施:高楼平地起

一个产业繁荣发展,基础设施是必要条件,就像PC互联网以Windows系统普及、移动互联网发展以智能手机终端以及iOS和安卓等操作系统普及为开端一样,Web3.0发展也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立和普及。什么叫做Web3.0的“基础设施”?这可能是比20年前互联网更令人费解的一个概念,它既没有和现实物理世界的一一对应(类似电商之于零售、外卖之于饮食等),也没有处理器、二进制等我们早已熟悉的概念,某种程度上,Web3.0的基础设施,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合作关系,甚至就是社会本身。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介绍区块链、DAO、Smart Contract、Oracle、Token等概念,虽然由于应用的贫乏,看起来还处于发展早期阶段,但作为一套新秩序,框架已然清晰,这将是未来应用生态开始演进的基础。总结来看,我们认为Web3.0的基础设施公链、DAO、Token机制等已经初步体系化,但是却远远谈不上成熟,一方面,相关设施仍然存在例如效率较低(例如交易效率),另一方面, 其背后底层机制设置(例如DAO决策机制等)仍然处于初步阶段,行业发展仍然需要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共同参与(而不仅仅是技术人才),支持行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区块链(Blockchain):Web3.0的底层架构,公链蓬勃发展

区块链脱胎于比特币系统,从本质上讲,它是一个共享数据库,存储于其中的数据或信息,具有“不可伪造”、“公开透明”、“集体维护”等特征,基于这些特征,区块链奠定了坚实的“信任”基础,创造了可靠的“合作”机制。

核心栈(Core Stack) 核心栈可以说是整个区块链生态运转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它们一类属于区块链的底层技术(基础设施),另一类是去中心化应用开发不可或缺的技术组件。

这里我们只挑出了最具影响力、最必不可少的技术组件,对它们的发展状况、去中心化的程度进行简要分析。

我们所认为的核心栈主要组件有:去中心化应用浏览器(Dapp Browser)、应用托管(Application Hosting)、查询图层(Query Layer)、状态转换机(State Transition Machine)、共识(Consensus)、对等网络层(P2P Layer)

  • 去中心化应用浏览器(Dapp Browser):代表项目:Mist、MetaMask、Coinbase Wallet、Trust Wallet、imToken
  • 应用托管(Application Hosting):代表项目:IPFS, Swarm
  • 查询层(Query Layer):代表项目:Chainlink,Band Protocol
  • 状态转换机(State Transition ):以太坊虚拟机(EVM) - 以太坊1.0,Ethermint,Hashgraph,WANchain等 网络装配虚拟机 (WASM) – Dfinity, EOS, Polkadot, 以太坊 2.0 Direct LLVM exposure – Cardano, Solana 自定义状态转换机(Custom state transition machines):Kadena,Tezos,Rchain,Coda
  • 共识层(Consensus Layer):代表项目:POW, POS, DPOS
  • 对等网络层(P2P Layer):代表项目:Libp2p, Devp2p

潜在的核心栈——扩展核心栈(Extended Core Stack) 这些技术组件虽然不是底层链的一部分,也不是对DApp的开发必不可少的组件,但它们将很有可能成为未来开发堆栈的核心组件,这意味它们是非常值得投资机构关注的领域

  • 侧链(Sidechains):在BTC网络中最值得注意的用例是Drivechains 和Liquid。而在以太坊体系中,最重要的是 Plasma 框架内的SKALE和近期以太坊基金会推出的Roll up证明,以及Cosmos Ethermint。
  • 支付通道和状态通道网络(Payment Channel and State Channel Network):Blockstream 在2015年推出闪电网络,在以太坊生态系统中,则有Raiden、Loom和Celer。
  • 跨账本协议(Interledger Protocol ILP):Ripple实验室使用跨账本协议跨界连接其产品中的银行系统。而Kava则使用跨账本协议技术在Cosmos基础上构建支持 XRP、BNB、ATOM 等资产的 DeFi 平台。
  • 不可变的结构化数据库(Immutable Structured Databases):BigchainDB、OrbitDB 和 Bluezelle 等许多团队正在构建不可变的结构化数据库作为无需许可的独立链(Permissionless, Free Standing Chains)。鉴于使用结构化数据库可以提升性能,开发人员也许会选择原生地使用这些系统,比如像SKALE这样的团队也许会将这些开源系统作为Plasma链。
  • 零知识证明(Zero-knowledge Proof):零知识证明最有代表性的两个技术为ZK-SNARK以及ZK-STARK。其代表项目分别为Coda和Starkware。

综上,我们将Web3的技术栈定义为由L0-L4组成的5层架构系统,如下图所示:

Layer 0

基础设施和网络层,提供了数据分发和互动能力

  • P2P internet overlay protocols:点对点互联网覆盖协议,一个允许节点以分散的方式进行通信的网络套件。
  • Platform-neutral computation description language:平台中立的计算描述语言,一种在不同物理平台(架构、操作系统等)上执行相同程序的方式。例子包括EVM(以太坊)、UTXOs(比特币)和Wasm。

Layer 1

协议层,提供了分发和互动数据的能力

  • Data distribution protocols:数据分配协议,描述数据如何在去中心化系统的各个节点之间分配和交流的协议。例子包括IPFS、Swarm和BigchainDB。
  • Zero/Low-trust interaction platforms:零/低信任互动平台,比如Polkadot,是一种异构多链技术。它由许多具有潜在不同特征的平行链组成,可以更容易地实现匿名或形式验证。交易可以分散在链中,允许在同一时间段内处理更多交易。Polkadot确保这些区块链中的每一个都保持安全,并且它们之间的任何交易都得到忠实执行。可以创建称为桥的专用平行链来连接独立的链。
  • Zero/Low-trust interaction protocols:零/低信任度互动协议,描述不同节点如何相互作用并信任来自每个节点的计算和信息的协议。大多数加密货币,如比特币和ZCash,符合零/低信任交互协议的定义,它们描述了节点参与协议所需遵循的规则。
  • Transient data messaging:瞬时数据公共/子信息传递,描述不打算永久存储的数据(如状态更新)如何被传达以及如何让节点意识到其存在的协议。例子包括Whisper和Matrix。

Layer 2

中间件层,增强了L1层能力:进行提升扩展性、加密消息传递、分布式计算等功能。

  • State channels:状态通道,区块链通过让节点在链外相互通信,通过在主链上 "打开 "和 "关闭 "通道,只写初始和最终结果,而不是在链上记录每个状态转换,从而提高可扩展性的一种方式。例子包括比特币的Lightning Network 和以太坊的Raiden Network。
  • Plasma protocols:Plasma协议,Plasma是通过创建区块链的 "树 "来提高可扩展性的另一种方式,主链是树的根,而 "子 "区块链尽可能少地与更高级别的链互动。例子包括Loom的PlasmaChain和OmigeGO Plasma。
  • Encrypted storage:加密存储,使用密码学对数据进行数学加密和解密,包括静态(即存储在特定的计算机上)和动态(即从一台计算机传输到另一台)。例如:静态指的是存储加密,动态指得是传输加密(HTTPS就是一种传输加密)
  • Heavy computation:重型计算,可以理解为如果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例如在数组中推送大量的对象 提供一种方法,允许计算分散在许多计算机中,并证明计算是正确进行的。这方面的例子包括以太坊的Golem和TrueBit。
  • Distributed secret management:分布式秘密管理,允许信息只被授权方访问,包括复杂的场景,如 "解密此信息需要所有六个签名者使用他们的密钥 "或 "7个签名者中的任何5个必须同意"等等。
  • Oracles: 预言机,将链外数据(如天气结果或股票价格)注入区块链的一种方式,一般供智能合约使用

Layer 3

中间件层,人类可读语言和库的层

在这一层,开发人员和程序员们可以适当抽象,并进行程序开发。这一层包括可扩展协议的API和语言:

  • 各种语言可以用来开发应用程序,如Solidity和Vyper(Ethereum),Plutus(Cardano),和Rust(Substrate)。此外,还有各种框架。
  • 使编程与区块链互动的应用更加容易,如ethers.js、Web3.js和oo7.js。

Layer 4

技术栈顶层,DApps

参与者主要是普通用户(如同今天普通用户在浏览器前端和网页互动一样)用户们在这一层可以和单个或多个区块链(应用等)互动。例如状态、元掩码、MyCrypto、奇偶校验

协议可扩展的用户界面("像浏览器一样"),用户用来直接与区块链互动的程序,而不需要知道如何让编程和实现细节:案例有Status、MetaMask、Parity、EtherWallet或MyCrypto。

公链无疑是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从比特币的PoW,转向加载智能合约的ETH 1.0,再转向PoS的各个L1网络。公链在发展历史中已经有了三次重大的迭代。现今的Web3是一个三种模式混合的系统,各个模式的公链各有千秋,繁荣共存。

相比于传统的网络,区块链核心特点:去中心化和安全性。区块链(Blockchain)是由一个个区块连接在一起组成的链条,每一个区块中保存了一定的信息,并按照各自产生的时间顺序连接而成。每一个区块都包含了前一个区块的Hash值,从而保证连接的精准性。整个链条被保存在所有节点中,系统中的服务器为整个区块链系统提供存储空间和算力支持。并且,区块链上的任何一个网络节点都存储着一样的数据,任何一个节点对文件修改(比如交易)都需要半数以上的节点确认共识(consensus),信息一旦发生变动链上的其他人都会知道。因此篡改区块链中的信息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理论上节点的数量越多,去中心化程度就越高。

区块链基于密码学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社会关系——在一个陌生人社会中,因为人与人的互动是记录在一个不可篡改的公开账本中,从而使得陌生人也可以在零信任基础的条件下展开合作,而不是落入囚徒困境的博弈中。

图表:区块链中区块的连接方式(每一个区块包含了前一个区块的Hash值)

资料来源:Shermin Voshmgir《Token Economy: How the Web3 reinvents the Internet》(2020)

Web3.0“不可能三角”:去中心化(公开透明)、安全、效率。正如货币政策“不可能三角”一样,以区块链为基础架构的Web3.0也存在去中心化、安全和效率“不可能三角”。传统意义上,任何一个体系都应该拥有足够的安全性,而Web3.0又强调去中心化特征,由此,其效率较低问题也开始凸显——效率指每秒处理交易的笔数(TPS)。这也是造成区块链性能低下的主要原因——去中心化导致每笔交易都要在所有节点上达成一致。所以,解决效率低的问题只能另辟蹊径,如off chain(链下合约/决策)、side chain(侧链)等。但越复杂的机制由于开源的特性,越容易带来潜在安全漏洞,从而招致黑客的攻击。主流区块链比特币、以太坊、EOS 都在“不可能三角”的某个特性上做了一定妥协。

图表:主链的不可能三角

资料来源:电子发烧友

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基于代码的执行环节

当一帮互相不认识的人在一起时候,如何达成一致?传统模式通过中介平台撮合和担保达成一致。而Web3.0时代则可以通过基于算法的智能合约,即Smart Contract。

Smart Contract是满足特定条件下在区块链上执行代码的程序。其本质是一系列代码的合集(具有自动化、不逆转性、代码公开透明性等特点),各方以数字签署合同的方式准许并维护其运行,用于自动完成某些特定的功能(如汇款、买卖虚拟NFT商品等)。智能合约潜在形象比喻可以是一台自动售货机,它更像一个执行某种功能的“程序黑盒”,用户扫码付钱,选择商品,然后拿走商品,完成购买。

►优点:相比传统中介平台,Smart Contract可显著降低达成一致意见和操作的成本,允许区块链在没有中介的情况下进行可信交易,某种程度上具备替代律师、Broker中介等职业的可能性。

►缺点:安全性仍要持续加强,其功能局限于代码(代码本身有可能存在错误,导致被黑客攻击),也就是写代码的人,典型例子为The DAO被攻击事件——黑客发现了以太坊智能合约中代码的漏洞,盗取大量ETH,最终以太坊只能采用硬分叉来尽力保护用户资产。

图表:智能合约可比喻为一台自动售货机

资料来源:Shermin Voshmgir《Token Economy: How the Web3 reinvents the Internet》(2020)

Oracle:链上和链下数据的“桥梁”。Oracle是一个为区块链项目提供真实世界数据服务的中间件。由于智能合约很多时候面临线下和线上数据相结合的问题,Oracle就是“桥梁”,其中的“游客”包括软件、硬件、输入、输出等设备和代码。典型案例有Chainlink项目,其为DeFi在去中心化的模式下创造了丰富的数据环境,通过聚合多个链下市场数据源,核心解决Oracle本身的信任机制问题。

公链(Public Blockchain):平台型底座,降低应用开发门槛

区块链可以分为公链、私链等。公链指任何人都有权限读取、发送且获得有效确认的共识区块链,因此公链通常被认为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其无需注册、授权便可匿名访问网络,具有中立、开放、不可篡改等特点。最早的公链是比特币(采用POW共识机制),除此以外知名公链项目有以太坊Ethereum、Binance(POA)、Solana(POS+POH)等,FTX(POS)。公链一般会通过项目本身的Token来鼓励参与者竞争记账,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除公链外,还有需要验证进入的私链,其中又包括存在多个等权力中心的联盟链。

公链的作用在于为应用提供平台,降低应用开发门槛。不是所有应用都能够或者有必要去自己构建一个区块链(要有足够数量节点才能保证安全性),而公链则类似于一种平台性的产品,支持任何人在平台中建立和使用通过区块链技术运行的去中心化应用,允许用户按照自己的意愿创建复杂的操作,为开发去中心化应用提供底层的模板。由于不同公链在性能设计、共识机制、营销策略等方面有差异,不同应用在选择公链落脚时主要考虑交易费率、交易效率(如TPS)、便捷度(如跨链协议)、生态成熟度等情况。

图表:知名公链各项情况对比

资料来源:Messari,Blockchair,公司官网,CSDN;注:TPS为2022年4月29日数据

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s):去中心化组织形式

DAO是去中心化组织的一种组织形式,其对应Web2.0时代的公司,本质是对公司、政府这种组织形式的革新。相比于传统公司,DAO首先解决传统的“代理人困境”难点,DAO不存在代理人,它将执行交给Smart Contract,将治理权给予股东的直接投票机制(比如决定其公司决策机制的Protocol)。同时,DAO也是对传统公司管理形式的革新——其基于专业分工、代码、共识机制等方式将生态各参与方整合起来成为一个新的组织,承担原有公司化的职能,典型案例如CultDAO。最后,疫情趋势下,“远程办公”正在成为某种不可逆的趋势,而DAO则有希望和“远程办公”趋势协同发展。

图表:DAO是对传统“自上而下”组织结构的颠覆

资料来源:Shermin Voshmgir《Token Economy: How the Web3 reinvents the Internet》(2020)

在线成员共有的社区,由成员共识来管理(非集中领导)

  • 去中心化:规则不能被单个人物或中心化的一方所改变;
  • 自治:投票的统计和决定执行,都遵循写入智能合约的逻辑来计算投票和执行决定,不需要人为干预;
  • 组织特性:DAO的组织可以协调分布在各地的分布式社区利益相关者间的活动;

主要的DAO类别

DAO为何重要?因为 DAO是一种新兴的组织治理模式:它是用于围绕透明度和包容性建立的新型组织。这些原则可以适用于各式组织,包括非营利组织、集体、合作社和投资基金等。

治理结构决定一个组织如何做出符合参与者利益的决策,在传统的公司治理中,公司会规定某些政策的章程,如何选举董事会。当前组织形式的挑战是:决策不透明+普通参与者参与治理门槛高。DAO可以将类似的政策和章程用代码写成智能合约,将这一概念继续延伸到数字世界。智能合约是一个稳定的计算机程序,在Web3.0网络上运行,它就像法律上的合同一样,智能合同是一种承诺,只是它们被写入计算机代码,可以自动和自主执行。

图表:链上或链下决策机制

资料来源:Shermin Voshmgir《Token Economy: How the Web3 reinvents the Internet》(2020)

在DAO社区中决策机制通常分为链上和链下。Smart Contract只能执行现有代码,而DAO需要持续更新,这背后就需要一套决策机制,持续更新DAO的运行规则。链上决策就是指由成员提出议案,社区进行投票表决。按照区块链的性质,理论上链上决策才是唯一的路径,然而弱点是效率太低(需要经过区块链大部分节点同意),同时因为投票权掌握在Token更多的成员手中,容易引发中心化问题(事情本身是去中心化的,但是Token持有的份额导致了中心化)。针对链上效率低的问题,有时成员会进行链下决策——在其他社交平台充分讨论议案后进行决策,但缺点是讨论本身也可以被利益左右的人引导。作为一种完整的组织形式,DAO内部存在相对应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通常与通证的总供给相关,而货币政策通常与交易成本挂钩,而交易成本通常由主链TPS决定。

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

图表:DAO 财政&货币政策

资料来源:Shermin Voshmgir《Token Economy: How the Web3 reinvents the Internet》

DAO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安全性问题,案例为The DAO,2016年其基于Ethereum建立去中心化的量化基金,最初发行了1.5亿美元募资。然而由于代码漏洞,The DAO的社区成员被偷走了5000万美元价值的ETH,最后以Ethereum强行硬分叉告终,以尽量减少用户损失。这也说明了DAO这种理想型治理结构的初级发展阶段(稚嫩期)。其次是相应人才的缺失问题,DAO背后的机制设计需要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目前主要参与者仍然以技术背景为主,导致机制设计仍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

通证(Token):Web3.0的“原子”基础单位

Token是区块链权益载体的基础单位。区块链的机制是把人与人的互动记录在一个不可篡改的公开账本中,但记账是要花成本的,为了激励,记账的人可以获得Token作为奖励,Token是区块链的基本组成单位。以Bitcoin为例,Token代表在Blockchain的一个入口,只有持有Wallet私钥才能够进入。而Bitcoin的挖矿就指代矿工通过矿机运算,消耗的算力被给予一定的报酬(即Token,比特币),这就是POW的共识机制。从技术角度来看,Token属性可以分类为原生Token(比如ETH)和衍生Token(比如ERC-20)。从可分性角度,Token可以分成可分型(例如比特币)和不可分型(Non Fungible Token,也即NFT)。

Token是一种所有权的象征,而这种象征可以代表资产、权力等。其中资产型Token可分为证券型Token、集体所有权Token和代表艺术收藏品的Token(如NFT)。

图表:资产型Token概述

资料来源:Shermin Voshmgir《Token Economy: How the Web3 reinvents the Internet》(2020)

除代表资产外,Token体系本身可以用来实现某些目的(Purpose-Driven),例如激励用户。Purpose-Driven Token背后对应的是一整套激励体制的设计和建设,是经济学、数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综合问题,与社会治理体系设计相类似。类似DAO的决策机制,激励Token的机制设计目前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

Token激励的潜在风险。Token激励机制是Web3.0应用中的重要一环,然而,其匿名属性以及类似众筹的属性也带来潜在的过度投机、洗钱等风险。由此,如何对Token发行机制进行有效监管成为全球各国监管机构面对的首要问题。目前来看,Know Your Customer (KYC),即对交易账户进行实名,以及反洗钱等条例已经基本成为监管正规化的底线。而相对来说,中国监管机构则选择禁止Token通证机制设计,其出发点则是防范过度投机炒作,对普通投资者和用户进行保护。

NFT:开创数字资产时代

NFT(Non-Fungible Token)是一种非同质化通证,NFT具有以下特点:1)独特性:永久保存并且不能被更改的元数据;2)稀缺性:开发者决定稀缺程度;3)不可分割性:大多数情况不可被切分。它是Web3.0世界的核心基石之一,是用户进行数字确权和数字资产交易的关键前提。

图表:NFT产业链价值梳理

资料来源:ChainNews

NFT市值超百亿美元,静态头像类NFT独占鳌头。NFT可以分为两类,静态NFT(头像、艺术品、收藏类NFT)与动态NFT(游戏、音乐类NFT)。其中,静态NFT交易额较为火爆,它对应相应资产的所有权和 Discord 访问权,但绝大多数都无法提供额外的实用价值;随着投资者逐渐倾向于追求通过所持资产获得更优质的体验,人们对非静态NFT的需求将不断攀升。根据NFTGO数据,截至2022年2月,NFT总市值已达180亿美元,其中头像类NFT市值占比最大(44.3%),市值高达80亿美元。

图表:NFT交易额分类别占比(2022年2月)

资料来源:NFTGO,Messari Research

Web3.0应用展望:无边光景一时新

Web3.0的破圈须仰仗丰富的应用。正如前文所言,Web3.0基础设施目前已经相对完善,但其更大规模的破圈还需要应用生态的发展。基于“跨越鸿沟”理论来看,我们认为Web3.0整体生态目前正处于从“创新者”迈入“早期采用者”的跨越时期,创新者基于区块链、Token经济等先进技术青睐进入这个行业,而早期采用者则基于对产品本身能够带来巨变而进入行业,而这背后就需要“划时代”级别单个重量级应用出现。而再往下一层,行业将“跨越鸿沟”,其决定标准则是能否提供针对某些特定问题完善整体产品解决方案(完整生态)。

Web3应用是什么?

  • Web1是开放协议,服务建立在开放协议之上(如TCP、IP、SMTP、HTTP:就理解为网络通信协议)。
  • Web2是各家企业在开放协议之上建立了第二层专有的、封闭的协议,企业以营利为目标的科技公司,开发的软件和提供的服务,迅速超越了第一代开放协议。
  • Web3是社区使用和维护Web3、发展Web3的基础设施,可以获得激励和奖励。

Web3应用为何重要?Web3的去中心化网络,为割裂的数字时代现状提供了替代方案。

  • 割裂的数字时代现状:中心化的网络企业拥有单方面的权力,网络使用权、收入分配、功能支持、用户数据安全等。创业企业、创作者很难发展自己的业务,因为中心平台可能会随时夺走用户和利润。
  • 传统意义上的去中心化网络挑战在于,公共物品的提供,没有中心化经济体去承担并且能从中活力,很难由用户自发持续维护,但是Crypto可以通过去中心化的协调,把权力和激励下放到社区。
  • 去中心化系统可以避免单点故障,中和中心化平台所施加的单边控制。

总结来看,我们认为应用生态是Web3.0是否能够进军大众市场的关键要素。当下来看,在现有应用中,DeFi、NFT是相对成熟的,主要原因是其衍生自Web3.0应用自带的经济体系,由此DeFi某种程度是Web3.0生态的基础应用(比如交易所是当下行业最重要“流量入口”)。其次,NFT则凭借数字资产浪潮吸引大量关注度,但仍处于早期。仍然存在大量投机风险。GameFi则凭借游戏受众广,盈利能力强等属性有望成为下一个应用增长点。最后SocialFi等其他方向还在探索期。如何平衡经济体系和行业娱乐属性,是GameFi和SocialFi等社交娱乐应用设计者需要重点突破问题之一。

DeFi:重要基础应用,发展相对成熟

DeFi(去中心化金融)是Web 3.0重要的基础应用。DeFi,崛起于2017年(以Ethereum应用生态的出现为起点),是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去中心化金融体系,一切过程都由智能合约自动完成,而不需要像传统金融市场那样依赖金融中介进行交易。由于Web3.0应用生态自带经济体系,所以其需要对应金融系统支持运转,由此,DeFi是Web3.0重要基础型应用。此外,因为DeFi的所有信息是储存在区块链上的,所以DeFi也具有公开透明性和可追溯性等特点。基于POS的机制,DeFi的整体锁仓量(押金)从2017年起逐渐抬升,至2021年11月达到最高峰(约1090亿美元),显示出行业在迅速发展。

图表:DeFi整体锁仓量(十亿美元)

资料来源:DeFi Pulse

图表:DeFi是DAO参与项目数量最多的板块(2021)

资料来源:Dove Metrics

对标传统金融体系,DeFi已经构建相对完善的体系。目前,DeFi体系中的各项基础功能均已就位——包括加密货币、交易所、借贷功能、融资功能等。

总的来说,DeFi体系的核心由加密资产和交易系统两部分组成,借贷、融资等其他类型平台则围绕这两个部分搭建。其中,加密资产可以分为非同质化货币和同质化货币两个类型——非同质化通证(Non-Fungible Tokens)即NFT,而同质化通证又包含类似比特币、以太币的区块链原生币,以及以ERC-20 Token为代表的链上衍生币。交易系统是用户进行加密资产交易的场所,根据是否由智能合约自动完成交易分为去中心化交易所和中心化交易所。实际上,目前交易所是Web3.0应用生态最大的“流量入口”,核心原因是各种加密资产交易需求是当下行业最广泛需求。虽然部分交易所也能实现借贷等功能,但一些实现特定功能的平台还是随着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应运而生,例如借贷、融资等平台,也是DeFi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图表:DeFi系统结构

资料来源:Shermin Voshmgir《Token Economy: How the Web3 reinvents the Internet》(2020),SoFi

加密货币:DeFi体系的核心

如同货币是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一样,加密货币也是DeFi的“心脏”。加密货币(也是常说的同质化通证)基于技术角度划分,可分为区块链原生币,例如以太币和比特币,和依赖别的区块链流通的链上衍生币,例如BNB、USDT和DAI。

►区块链原生币:拥有自己的主链,占据了加密货币市值的绝大部分,也是所有DeFi交易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例如在比特币区块链上进行的交易需要支付一定的比特币作为矿工费,在以太坊上进行的交易则需要支付一定的以太币作为Gas费。

►链上衍生币:这些加密货币是遵循一些协议在某些区块链主链上二次开发生成的,例如以太坊上的ERC-20 Tokens(USDC、Tether)。

比特币越来越被主流金融体系接受

2022年已经是比特币 (BTC) 的第四个减半周期了。2020年之后,比特币和美国标普500指数的走势开始高度吻合;2022年以来比特币和黄金的走势高度一致,简直像是孪生兄弟姊妹。现在比特币和美国股指共进退,随着美联储的政策大棒起舞。截止2022年5月,美国已经有22%的机构投资者开始配置比特币,有50%投资者考虑在组合中增加数字加密资产(Fidelity的调研)。

美国市场上,比特币越来越主流了。主流的意思是,比特币和其他数字加密货币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大类资产,进入美国主流金融市场体系,“数字风险资产”。

慢慢的,比特币在目前主流金融体系中的定位已经逐渐开始成为“数字黄金”,正在部分取代黄金的地位和功能。一旦比特币被招安,同时比特币对黄金的替代效应持续,那么美元世界就是在延展。也就是美国正在快速吸收融合数字加密界的技术和规则,推进数字美元的构建——它的推进方式很简单,将野蛮生长了十年的数字加密生态慢慢纳入自己的金融监管体系,相当于,美元信用在数字世界里进行“外延扩张”。换句话说,美国确实在建构自己的数字金融结构性权力。

2022年,我们已经隐约看得出一个“数字美元霸权”的雏形。

为什么美元会选择比特币,因为后者在区块链的视角下更多的代表了核心价值观。就市值而言,BTC常年占据整个市场的40%以上。牛市时,市场会转向其他Token,而在市场转熊的时候,BTC的份额会增加。这也就造成了BTC是最后抵押物的认知。

在区块链的结构上,尽管PoW 的网络架构和验证机制在新的区块链开发中已经不再主流。但是,BTC的主链在经过了多次硬分叉之后也确定自己的定位和价值观:极致的安全性和价值存储功能。支付的功能交由L2的闪电网络负责。智能合约则大多运行在ETH和其他的L1链上,并由跨链桥(或者中心化交易平台)与BTC进行价值沟通。

2021年11月的Taproot升级姗姗来迟。但这给BTC带来了新的安全性隐私性和可扩展性,我们还没有看到主流的应用面世,但是BTC的世界无疑又变得充满想象力了些。

与传统货币相比,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资产最大的问题就是币值波动较大,而稳定币则是通过一些特殊结构实现价值稳定的加密货币,从而为整个DeFi体系增加币值稳定的加密货币基础设施。按照不同的稳定结构,可分为央行发布的数字货币;资产抵押的稳定币(例如USDT,用美元做抵押物);利用加密资产做抵押的稳定币(例如DAI,用ETH做抵押);还有算法稳定币(例如UST)等。目前来看,抵押物是否充足、算法是否稳定等问题都是决定“稳定币是否真的稳定”的核心关键,仍有待完善。

图表:不同稳定币的特点

资料来源:Shermin Voshmgir《Token Economy: How the Web3 reinvents the Internet》(2020)

交易所:Web3.0应用当前最大“流量入口”

中心化与去中心化加密资产交易所在相互竞争中快速发展。加密资产交易所最初是为了满足人们对比特币的投资需求而产生的,随着不断的发展,衍生出了Token之间的交易、NFT交易等多种别的功能。加密资产交易所分为中心化交易所和去中心化交易所两种,从交易量上看,中心化交易所目前仍然是市场主流。

►中心化交易所(CEX):类似传统券商,使用交易委托账本系统(Order Book Method),对想要交易的多方进行撮合。具体的机制为,用户在一个中心化交易所开户后,交易所会自动生成几个地址分配给用户,但是私钥由交易所管理。用户将交易需求告诉交易所后,交易所再代理用户进行加密资产交易,典型案例为Binance、Coinbase等。

►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类似自动售货机,用户可以在智能合约的辅助下自主完成整个交易过程,而不必将其资金的控制权交给任何中介或托管人,典型案例为Uniswap等。

图表:中心化交易所和去中心化交易所对比

目前交易所以Binance交易量为首。Binance是加拿大华裔赵长鹏于2017年建立在中国的一个中心化交易所,中国加强对加密资产的监管后迁往海外。2019年美国也禁止了Binance的运行,于是推出了专供美国使用的Binance US。截至2022年4月底,Binance仍是世界上交易量最大的加密资产交易所。Binance的用户数量、营收规模以及净利润都遥遥领先目前唯一上市的中心化交易所Coinbase。

图表:Coinbase和Binance营收(亿美元)

资料来源:Business of Apps,公司公告,公司官网

去中心化交易所处于萌芽期。去中心化交易所几乎完美地符合了Web 3.0的价值观,拥有公开、透明等特点,用户直接在区块链上完成交易过程且不需要将私钥交给交易所保管,但缺点在于去中心化、难以追踪的性质,使得监管难度较大。目前最大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是部署在以太坊链上的DEX平台Uniswap。

GameFi:融合娱乐和经济激励

P2E——GameFi将融合游戏的趣味性和Token激励。游戏由于其受众大,且商业模式清晰自然成为了Web3.0应用首要开拓的领域。与传统游戏不同,Web3.0时代游戏,结合了NFT和Token,使得用户不仅仅在游戏中进行娱乐消费,还可以获得相应的数字资产,即P2E(Play to Earn)。与传统游戏相比,GameFi经济体系和趣味性平衡显得尤为重要。从发展阶段来看,目前GameFi仍处于初级阶段。2021年新生的区块链游戏中1200万美元以上的总收入仍不到10亿美元。

图表:游戏行业发展模式对比

Axie Infinity:可玩性获得突破,叠加赚钱机制的经济模型

Axie Infinity是一款以区块链技术为背景、通过收集宠物进行战斗的集换式卡牌游戏(TCG)。此游戏于2018年诞生,由越南工作室Sky Mavis创立,开创了全新的游戏模式——Play to Earn。Axie Infinity是一个数字宠物世界,主角是类似于宠物小精灵的Axie,用户既可以通过收集、训练自己的Axie们来与其他用户的Axie战斗,也可以将其作为宠物抚养和交易。2022年2月,Dapp Radar数据显示,在Axie Infinity上出售的NFT总价值超过40亿美元,达到41.4亿美元;交易者数量超过190万,而销售的NFT平均价格为198.77美元。Axie Infinity成为仅次于OpenSea和LooksRare的第三大NFT市场。实际上,Axie Infinity突破性正在于其与前期GameFi经济性完全压倒趣味性基础上,在趣味性角度取得了一定突破。

图表:Axie Infinity游戏运作方式

资料来源:Axie Pulse

Web3.0VS2.0:预计相当长时间或共存

Web3.0目前发展势头猛,但发展阶段早。Web3.0在2021年Web3.0概念获得关注之际获得了大量的融资,根据CB insights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区块链初创企业融资金额达252亿美元,同比增长超700%。强大的资金流意味着强大的人才流,同时Web3.0的使用者在快速增长,因此Web3.0同时具备了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增长动力。但相比于成熟2.0时代大厂,Web3.0不论从用户规模还是市值来看仍然较小,属于成长早期阶段:目前Web3.0中用户最多的是数字货币使用者,约3亿人,距离Facebook的MAU(29亿人)仍有较大差距;其次是DeFi、NFT,均在百万人次的量级。

图表:全球区块链初创企业融资金额

资料来源:CB insights

图表:Web2.0、Web3.0、Meta、游戏市值

资料来源:statista;注:时间截止2021年10月31日

图表:全球不同领域用户数(百万人)

资料来源:CNBC,Coindesk,TripleA,Meta,Exploding Topics,Dune时间截止2021年12月31日

正如前文所言,Web3.0代表去中心化理念,且基于区块链匹配相应Token经济体系,以自驱动生态发展。然而,从发展阶段来看,目前Web3.0仍处于发展早期,其基础设施仍然存在效率较低等问题,且其整体应用生态较Web2.0大厂建立起的生态有较大差距,其渗透率短期较难和Web2.0相比。由此,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Web3.0的应用更可能优先获得一些技术爱好者,去中心化理念支持者,以及相关产品核心粉丝等用户的青睐。相对而言,对这些元素不那么感兴趣的普通用户很可能停留在Web2.0应用为主,因此,我们认为Web2.0和Web3.0二者或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共存,用户有望根据自身喜好选择相应应用。

从约35亿年前出现单细胞生物,整整发育了将近30亿年,一直到近6亿年前,才出现了拥有神经的水母。拥有神经之后,生命才能带对外界有反应,才会去往阳光、养分更好的地方。

5.5亿年前,出现了有中枢神经的扁虫,动物才真正有了导向性的行动,所有的神经都会先把信息集中汇报到中枢神经,中枢神经再来下达指令,趋利避害。

2.65亿年前出现了青蛙,出现了爬行动物的大脑;

2.25亿年前,出现了老鼠,进化出了大脑的边缘系统,它有点类似于游戏中的外挂。

8000多万年前,老鼠的外挂系统才真正地转化为了大脑皮层的原型,大脑皮层而影响了人类的所有的事情。大脑皮层可能也就一个大号的餐巾纸那么大,厚度才两毫米而已,但它决定了我们所有人的视觉、听觉、触觉、语言、动作、思维规划乃至个性。

然而即便如此,一直到10万年前,人类才进化出语言能力。

大约4-6万年前,第二代智人干掉了第一代智人。比如北京的山顶洞人、欧洲的尼安德特人其实都比我们现在人的祖先要更高大强壮,但他们还是被干掉了。为什么?

因为第二代智人在大脑皮层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一个虚拟想象力,凭借虚拟想象力,他们组成了几千几万甚至是十几万人的部落,对仅有200-300人规模的第一代智人部落形成了碾压式的淘汰。

6000年前出现文字。文字的出现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实现跨代际的知识传承,就比如我们现在学的牛顿力学是400多年前的知识。有文字记载后,知识可以进行跨地区、跨国别、跨时间来传播。而这个时候人类的大脑,经过了代代相传的知识武装。

上世纪90年代出现互联网之后,就相当于人类作为整个整体,出现了一个神经系统,有了信息的交互。

Web3.0的出现,对人类文明的进化的价值意义完全不亚于大脑皮层出现。这是划时代的进步,是人类进化和迈向星辰大海的一个起点。

如果你不做,会有革命性的人来做新的东西,把你们全部碾压掉。

通过Web3.0,我们已经看见逼仄内卷的世界裂开了一道缝,通往一个由自己重新定义游戏规则的世界。信仰者看见乌云缝隙里的光,反对者看见摇摇欲坠的神坛,而当你站在这面魔镜前,你又看见了什么?

世界文明,浩浩荡荡,不可阻挡。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